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期末作業調查

期末作業調查
目標設想你是老師,要為「設計方法與創意思考」出期末作業。方法參考講義或書本,在本部落格的意見欄貼上你的設想的「設計方法與創意思考」期末作業內容。參考
以下是之前出過的作業例子

相對西洋畫來說,中國畫有著自己明顯的特徵。傳統的中國畫不講焦點透視,不強調自然界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中國畫講求“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而西洋畫呢?則講求“以形寫形”,當然,創作的過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現。但它非常講究畫面的整體、概括。有人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是“表現”的藝術,這是不無道理的。

中國畫與西洋畫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特徵,還表現在其藝術手法、藝術分科、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多個方面。按照藝術的手法來分,中國畫可分為工筆、寫意和兼工帶寫三種形式。工筆就是用畫筆工整細緻,敷色層層渲染,細節明徹入微,用極其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故稱“工筆”。而寫意呢?相對“工筆”而言,用豪放簡練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要準確,運筆要熟練,要能得心應手,意到筆到。兼工帶寫的形式則是把工筆和寫意這兩種方法進行綜合的運用。

從藝術的分科來看,中國畫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科,它主要是以描繪對象的不同來劃分的。而中國畫中的畜獸、鞍馬、昆蟲、蔬果等畫可分別歸入此三類。

中國畫在構圖、用筆、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點。中國畫的構圖一般不遵循西洋畫的黃金律,而是或作長卷,或作立軸,長寬比例是“失調”的。但它能夠很好表現特殊的意境和畫者的主觀情趣。同時,在透視的方法上,中國畫與西洋畫也是不一樣的。透視是繪畫的術語,就是在作畫的時候,把一切物體正確地在平面上表現出來,使之有遠近高低的空間感和立體感,這種方法就叫透視。因透視的現象是近大遠小,所以也常常稱作“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用焦點透視,這就像照相一樣,固定在一個立腳點,受到空間的局限,攝入鏡頭的就如實照下來,否則就照不下來。中國畫就不一定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把見得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這種透視的方法,叫做散點透視或多點透視。如我們所熟知的北宋名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用的就是散點透視法。《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內外豐富複雜、氣象萬千的景象。它以汴河為中心,從遠處的郊野畫到熱鬧的“虹橋”;觀者既能看到城內,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橋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橋下的船;既看得到近處的樓臺樹木,又看得到遠處縱深的街道與河港。而且無論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畫焦點透機的方法去畫,許多地方是根本無法畫出來的。這是中國的古代畫家們根據內容和藝術表現的需要而創造出來的獨特的透視方法。

在用筆和用墨方面,是中國畫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筆講求粗細、疾徐、頓挫、轉折、方圓等變化,以表現物體的質感。一般來說,起筆和止筆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間氣不可斷,住筆不可輕挑。用筆時力輕則浮,力重則飩,疾運則滑,徐運則滯,偏用則薄,正用則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這都是用筆之意。古人總結有勾線十八描,可以說是中國畫用筆的經驗總結。而對於用墨,則講求皴、擦、點、染交互為用,幹、濕、濃、淡合理調配,以塑造型體,烘染氣氛。一般說來,中國畫的用墨之妙,在於濃淡相生,全濃全淡都沒有精神,必須有濃有淡,濃處須精彩而不滯,淡處須靈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經驗,亦有惜墨如金的畫風。用墨還要有濃談相生相融,做到濃中有淡,淡中有濃;濃要有最濃與次濃,淡要有稍談與更淡,這都是中國畫的靈活用筆之法。由於中國畫與書法在工具及運筆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二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古人早有“書畫同源”之說。但是二者也存在著差異,書法運筆變化多端,尤其是草書,要勝過繪畫,而繪畫的用墨豐富多彩,又超過書法。筆墨二字被當做中國畫技法的總稱,它不僅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還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中國畫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講究,所用顏料多為天然礦物質或動物外殼的粉未,耐風吹日曬,經久不變。敷色方法多為平塗,追求物體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變化。

以上談的中國畫的特點,主要是指傳統的中國畫而言。“五四”之後,西洋畫大量湧入,中國畫以自己寬闊的胸懷,吸收了不少西方藝術的技巧,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力。但是,不管變化如何,中國畫傳統的民族的基本特徵不能丟掉,中國畫的優良傳統應該保持並發揚光大,因為中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的體系,它在世界美術萬花齊放,千壑爭流的藝術花園中獨放異彩。
【資料來源 http://www.MacauBBS.com/

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分別【資料來源 http://www.MacauBBS.com/

期末作業

http://dmntit.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9.html
目標當東方與西方相遇,迸出創意的火花。方法一、製作程序
找出東方、西方的名畫各一幅,分述其作品概要。
將上二幅畫以數位合成數種三可能性,建構出數個可能的故事畫面。
跟同學討論,擇定最佳者,為該故事定主題名,用500字描述故事情節。
在部落格新增標題「當東方遇到西方」,於該欄貼文紀錄你製作本作業的過程及成果。請注意內容編排、色彩規畫、資料來源、參考資料。玉二、課堂報告
06月08日(周一) 19:40~22:00發表,每人7分鐘。
06月15日(周一) 19:40~22:00發表,每人7分鐘。
發表地點:4406
自行到右下意見欄登錄個人的發表日期三、參考圖書館資料庫

2009年5月25日 星期一

【Week13-隨堂作業『邊喝邊玩找創意』】

.作業目標觀察及品味市井中的創意

.參考連結http://dmntit.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04.html

.作業方法觀察該館內外的創意設計、拍照、速寫、做文字記錄及心得,貼文到部落格。

.實作成果(內文待補)

【Week12-隨堂作業『從中國古畫生創意』】

.作業目標看《韓熙載夜宴圖》演創意
.作業方法.二人一組,試為《韓熙載夜宴圖》衍生創意企畫
.書寫企畫
.執行企畫
.實作成果(內文待補)






說明:
此畫線條細膩,色彩華麗鮮豔。顧閎中把南唐大臣韓熙載在夜晚舉辦宴會的狀況分五個段落用畫作紀錄下來,如同電影一般充分表現出主人家中夜宴的豪華。

圖片來源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ch/guhongzhong/guhongzhong.htm

從中國古畫生創意

目標看《韓熙載夜宴圖》演創意方法
二人一組,試為《韓熙載夜宴圖》衍生創意企畫。
書寫企畫書
執行企畫參考圖片
之二(聽樂局部)
之三(觀舞局部)
之四(清吹局部)
之五(清吹部部)補充《韓熙載夜宴圖》係宮廷畫師顧閎中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南唐巨宦韓熙載家夜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夜宴頻乃,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韓府一次夜宴的全過程,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設色工麗雅致,富層次感,神韻獨出。為了適於案頭觀賞,顧閎中將事件的發展過程分為五個既聯繫又分割的畫面。構圖和人物有聚有散,場面有動有靜。韓熙載在畫面中反復出現,或正或側,或動或靜,在眾多人物中超然自適、氣度非凡,但臉上無一絲笑意,在歡樂的反襯下,深刻揭示他內心的抑鬱和苦悶。該畫全圖工整、細膩,線描精確典雅。人物多用朱紅、淡藍、淺綠、橙黃等明麗的色彩,室內陳設、桌機床帳多用黑灰、深棕等凝重的色彩,兩者相互襯托,使人物突出,又賦予畫面沈著雅正的意味。這幅畫卷不僅描寫私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那個特定時代的風情。由於畫師的細微觀察,把韓熙載生活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畫面裏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全卷有四十多個神態各異的人物,蒙太奇般重復出現,各人個性格突出,神情自然。《韓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反映當時統治階級的生活場面。全卷分為五段,各段以一扇屏風為自然隔界。第一段是「聽樂(琵琶演奏)」,它描繪韓熙載與賓客們正在聆聽彈奏琵琶的情景,畫師著重於演奏剛開始,全場氣氛凝注的一刹那。畫中每個人物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琵琶女的手上,結構緊湊,人物集中。但人們斂聲屏氣的神情中使場面顯得十分寧靜,從這彈奏琵琶的手上,似乎傳出美妙清脆的音符,勾攝他們的內心情感。畫師對於不同的人物,根據他們的身份和年齡,刻劃出各自不同的姿態、性格和表情。此段人物最多,計有七男五女,有的可確指其人,彈琵琶者為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李家明離她最近並側頭向著她,穿紅袍者為狀元郎粲。另有韓的門生舒雅、寵妓弱蘭和王屋山等。第二段是「觀舞」,它描繪韓熙載親自為舞伎擊鼓,氣氛熱烈而動盪。其中有一個和尚拱手伸指,似乎是剛鼓完掌,眼神正注視著韓熙載擊鼓的動作而沒有看舞伎,露出尷尬的神態,完全符合該特定人物的神情。第三段是「歇息」,它描繪宴會的休息場面,人物安排相對鬆散。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躺在內室的臥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著,是整個畫卷所表現的夜宴情節的一個間歇,整體氣氛舒緩放鬆。第四段是「清吹(獨自賞樂)」,畫中人物疏密有致,樂伎們的吹奏動作,使人感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調動了欣賞者的情緒。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說話。奏樂的女伎們排成一列,參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動態,統一之中顯出變化,似乎畫面中迷漫著清澈悅耳的音樂。第五段是「宴散(依依惜別)」,畫面描繪宴會結束,賓客們有的離去,有的依依不捨地與女伎們談心調笑。完整的一幅畫卷交織著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沈鬱的氛圍,在醉生夢死的及時行樂中,隱含著韓熙載對生活的失望,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加強對生活的執著和嚮往。畫面中屏風和床榻等傢俱的使用,具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分隔畫面,使每段畫面可以獨立成章。另一方面又把各段畫面連繫起來,使整個畫卷統一。在人物的刻劃上,主要人物韓熙載,分別在五個畫面中出現,但各場景的服飾、動作、表情都不盡相同,但他的形態與性格卻都前後一致。《韓熙載夜宴圖》在用筆設色等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如韓熙載面部的鬍鬚、眉毛勾染得非常到位,蓬鬆的鬚髮好似從肌膚中生出一般。人物的衣紋組織既嚴整又簡練,勾勒的用線猶如屈鐵盤絲,柔中有剛。敷色也匠心獨運,在絢麗的色彩中,間隔以大塊的黑白,起著統一畫面的作用。人物服裝的用色大膽,紅綠相互穿插,既對比又呼應,用色雖不多,卻顯豐富而統一。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服裝上織繡的花紋細如毫髮,極其工細。所有這些,顯現中國傳統的工筆重彩畫的傑出成就。此畫卷據傳係顧閎中奉後主李煜之命而畫,畫卷中的主要人物韓熙載是五代時北海人,後唐同光年進士,文章書畫,名震一時。其父親因事被誅,韓熙載逃奔江南,投順南唐。初深受南唐中主李璟的寵信,後主李煜繼位後,當時北方的後周威脅著南唐的安全,李煜一方面向北周屈辱求和,一方面又對北方來的官員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內鬥爭激化,朝不保夕。在這種環境之下,官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醉生夢死,好讓李後主不懷疑他有政治野心。但李煜仍對他仍不放心,派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矩到他家窺探韓熙載的活動,命令他們把所看到的如實畫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故意演出一種不問時事,沉湎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態。顧閎中憑藉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的家中夜宴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煜看了該畫,暫時放過韓熙載等人,一幅傳世的精品卻因此而流傳下來。延伸閱讀
國寶檔案影片
淺談韓熙載的夜宴圖
杜文玉著,夜宴圖浮華背後的五代十國,台北:聯經,2007。
http://baike.baidu.com/view/64085.htm

名畫的創意

目標看名畫找創意方法
從秀拉的《在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1884 一畫找創意依上圖,請在部落格描述該作品的創意。時間 (19:50-20:20)止。
從畫舫璇宮(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找創意,依該DVD,簡述它的創意。+

心得 每一幅畫都有他的意思他的故事 藉由舞台劇把這幅畫的故事給呈現出來感覺挺有趣的